国家淡季化肥商业储备,真能打开今年肥料冬

化肥冬储分为政策性储备和经销商自主储备两种,前一种由国家或地方确定储备规模和储备时间,后一种则是市场主体自发储备,也是冬储的主力。

为了解决淡季化肥存储积极性不高,影响到化肥淡季的生产和旺季供应的问题,中国多年来一直实行化肥的淡季国家商业储备政策。

去年实行的新的淡储商业政策要求承储企业可任选四个月作为承储期,到次年的4月底结束,并加大了检查力度。去年实际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化肥价格高位时入市,抬高了化肥淡季价格的重心,最终,也没有抑制住化肥价格的大涨。

从今年期货价格的走势看,效果可能仍然不理想:短期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可以起到托市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化肥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化肥的保供,但淡季价格高于旺季价格,让肥料企业、经销商、承储企业承受着后期巨大的价格下跌风险。

化肥冬储从10月份开启以来,目前时间进度已经接近一半,小编从一些化肥厂和经销商处发现政策性冬储进展顺利,但经销商自主储备进展缓慢,各品种化肥市场成交整体低迷,今年冬储进展较慢,不少经销商还没有备货。这是什么原因?

主要是大多数经销商认为目前价格还是不太合适,还有空间。因此,大家都在观望,基本没有人拿货,往年这时候应该大家都在备货。就是价格高,行情不好,大家对后市看空。

不光是下游拿货不积极,上游的化肥生产企业开工率也比较低迷。目前的产能利用率还不到30%,整个(产业链)循环起来不就这么低吗。形成下游经销商不愿拿货,中游复合肥厂不能多生产,上游氮肥、磷肥、钾肥企业也不敢大量供货的现象,大家就全部憋在这里。

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价格。今年以来,各类化肥价格大幅攀升,其中氮肥、钾肥价格与今年最低点相比一度接近翻倍。在各类保供稳价措施作用下,化肥价格最近开始回落,经销商等待继续降价,因此观望氛围浓厚。

综合考虑利弊,小编建议可以放宽对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的检查力度,由承储企业自行决定存储量和销售时间,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政策对市场价格的扭曲。

第十九届中原肥料(农资)双交会

第十九届中原肥料(农资)双交会展位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301.html